特朗普的字典里就没有“盟友”,只有“利益”。他这次给印度扣的帽子是“不当行为”。这词儿就跟个筐似的,啥都能往里装。
具体是啥呢?美国人列了两条:一,你印度不听话,我让你买我的东西、开放你的市场,你磨磨唧唧,谈判了五年八轮,还在原地打转;二,你胆子不小,我这边刚制裁完俄罗斯,你那边就大船大船地拉俄罗斯的石油,还买他们的武器。
这简直就是指着莫迪的鼻子骂:“你小子不讲义气!”
可莫迪心里苦啊。咱们先说这谈判。核心矛盾是啥?农产品,特别是美国的大豆。 你可能觉得,不就是点大豆吗?对印度来说,这可是天大的事。印度有多少人靠农业吃饭?官方数据说接近一半,但你要是去过印度,就知道那个国家,除了几个大城市,放眼望去全是农村。农业人口占了快三分之二,这可是莫迪和他的印度人民党的铁票仓。
特朗普想干嘛?他想让自己的转基因大豆,零关税、无障碍地冲进印度市场。这对美国农民来说是天大的好事,毕竟他们的大豆在中国市场受挫后,急需找到新的买家。可对印度农民来说,这就是灭顶之災。印度自己也是大豆生产国,技术、成本都比不过美国,一旦放开,本国农民就得破产。到时候,几亿农民没饭吃,莫迪这总理还想不想当了?
所以啊,印度死活不松口,对美国大豆坚持征收56%的高额关税,而且只准磨成豆粉再进来。这把特朗普气得够呛,他的票仓也全是农民,他也要为自己的选民负责。你看,这不就顶上了吗?两个“民选”的领导人,为了各自的农民兄弟,谁也不肯让步。
这事儿从2019年就开始谈,谈到现在,印度换了几个贸易部长,美国那边也换了几轮人,结果还是“不欢而散”。印度一开始还抱着幻想,觉得在中美闹别扭的时候,自己能当个“香饽饽”,左右逢源。结果发现,特朗普是真不客气,他要的是你整个市场,而不是给你点甜头。
聊完美国,咱们再说说印度这几年对我们的态度。
说实话,从莫迪上台以来,尤其是在洞朗事件之后,印度对我们的“小动作”就没停过。在国际上,他积极响应美国的“印太战略”,跟美日澳搞“四方安全对话”,明眼人都看得出,这就是个针对中国的“小圈子”。
经济上呢?他也学着特朗普,搞起了贸易保护。从2020年开始,印度政府就以“国家安全”为由,封禁了包括TikTok、微信在内的几百款中国APP。 接着又严格审查来自中国的投资,提高中国商品的关税。他的算盘打得很精:一方面,迎合国内高涨的民族主义情绪;另一方面,向美国表忠心,意思是“大哥你看,我帮你扛着中国呢,你总得给我点好处吧?”
他希望的好处,就是承接从中国转移出来的制造业。这几年,苹果、三星确实把一些生产线搬到了印度。莫迪政府也推出了雄心勃勃的“生产挂钩激励计划”,砸下重金补贴来印度设厂的企业。一时间,全世界都在吹捧“印度制造”将取代“中国制造”。
可结果怎么样呢?咱们用事实说话。
到了今年的今天,“印度制造”的雷声大,雨点小。 基础设施差、工人素质低、地方保护主义严重、政策说变就变……这些老问题一个都没解决。苹果在印度生产的iPhone,良品率远低于中国工厂。很多外资企业在印度水土不服,被各种“税务调查”、“合规审查”搞得焦头烂额,甚至连小米这样的深耕印度多年的公司,几十亿的资金都被冻结了。
这说明什么?说明制造业不是你想搬就能搬的,它是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,包括了熟练的产业工人、完善的供应链、高效的物流、稳定的政策环境。这些,恰恰是中国的优势,也是印度的短板。印度想靠耍点小聪明,走个捷径,弯道超车,事实证明,此路不通。
而现在,特朗普这一巴掌打过来,更是让印度彻底清醒了。原来自己忙活了半天,又是反华,又是讨好美国,结果在人家眼里,你跟中国没啥区别,都是要被收割的对象。你买俄罗斯石油,要加你关税;你不买我大豆,也要加你关税。所谓的“民主国家联盟”,在真金白银的利益面前,就是个笑话。
人在江湖飘,哪能不挨刀。挨了特朗普这一刀,莫迪政府算是彻底认清了现实。指望美国当救世主,是没戏了。那怎么办?路还得走下去。
于是,我们看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转变。就在美国宣布加征关税后不久,印度方面一改往日的强硬,开始频频向我们示好。
首先是外交上的缓和。 据说,印度新上任的外交部长,已经通过秘密渠道和我们这边接触,希望能尽快恢复两国高层互访。搁在以前,这是不可想象的。以前印度总拿边界问题说事,动不动就摆出一副“受害者”的姿态。现在呢?他们开始强调“管控分歧”,“共谋发展”。
其次是经济上的松动。 印度商工部开始重新评估对中国商品的关税壁垒,甚至有消息说,对于那些被封禁的APP,也在考虑“有条件解封”的可能性。为什么?因为他们发现,离开了中国的资本和技术,他们自己的互联网产业根本玩不转。而且,离开了物美价廉的中国商品,印度的通货膨胀早就压不住了。
这其实就是“向中国看齐”的开始。但你千万别误会,印度不是要成为中国的盟友,他是在学习中国的生存之道。
过去几十年,中国是怎么在西方的围堵中发展起来的?
第一,坚持战略自主。 我们跟谁交朋友,买谁的东西,完全从自己的国家利益出发。美国说不准买俄罗斯石油,我们就偏要买,而且买得比谁都多。这一点,印度以前做得不好,总想看美国眼色行事。现在,特朗普的关税大棒让他明白,求人不如求己。他对美强硬表态“不会妥协”,就是一种进步。
第二,以经济建设为中心,集中力量办大事。 中国能成为“世界工厂”,靠的是几十年如一日地修路、建桥、搞基建,培养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工程师和产业工人队伍。印度呢?钱和精力都花在跟邻居搞摩擦,搞宗教对立上了。现在,莫迪也开始强调要“专注于经济”,要改善营商环境。晚是晚了点,但总比不做好。
第三,搞好睦邻友好,积极融入区域经济。 中国是《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》的积极推动者。而印度呢,当年因为害怕冲击本国产业,临门一脚退出了RCEP谈判。现在他后悔了,看着东盟国家跟我们做生意做得风生水起,自己被孤立了。所以,他现在也想重新加入,或者至少和东盟达成一个类似的贸易协定。
你看,所有这些转变,背后都有一个清晰的逻辑:当“西天取经”的路走不通时,唯一的选择就是“向东看”。
聊到这儿,你可能会问,那印度能成功吗?
说实话,很难。冰冻三尺,非一日之寒。印度国内的那些顽疾,不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。他的官僚体系、他的基础设施、他的社会矛盾,都是巨大的挑战。而且,他的民族主义情绪已经被煽动起来了,想要掉头,也没那么容易。
但是,我们也要看到变化。这次的关税危机,对印度来说,是“危”,也是“机”。 它打碎了印度对西方不切实际的幻想,逼着它回到现实主义的轨道上来。它让印度开始反思自己的发展道路,开始正视与中国的关系。
#优质图文扶持计划#
富腾优配-配资网上炒股平台-郑州股票配资公司-股票配资收益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