格奥尔基·马克西米连诺维奇·马林科夫(1902年1月8日-1988年1月14日),苏联党和国家最高领导人(1953年),曾任苏共中央书记、苏联部长会议主席、苏共中央主席团委员。
斯大林去世后于1953年3月到1955年2月担任苏联部长会议主席(苏联总理)。在1953年3月9日莫斯科举行的斯大林追悼会上,有三个人讲话:马林科夫、贝利亚、莫洛托夫。
1953年3月14日,马林科夫辞去苏共党中央书记职务,由赫鲁晓夫等五人组成书记处。
1955年2月,马林科夫辞去苏联部长会议主席职务,改任电力部长和部长会议副主席。
1957年6月苏共中央通过关于马林科夫、卡冈诺维奇、莫洛托夫反党集团的决议,马林科夫改任东哈萨克斯坦乌斯卡麦诺戈尔斯克水力发电厂厂长。
1988年1月14日,马林科夫逝世。
技术官僚的崛起(1902-1939)
格奥尔基·马林科夫的职业生涯,始于苏联官僚体系的底层,却因其行政才能与对斯大林路线的忠诚而迅速攀升。
1902年出生于奥伦堡一个职员家庭,他在内战期间加入红军,后进入莫斯科高等技术学校学习。
1920年代,他凭借出色的组织能力进入联共(布)中央机关,成为斯大林清洗运动中关键的执行者之一。
1934年基洛夫遇刺后,马林科夫主管干部审查工作,协助清除了大批“不可靠分子”。
1939年,37岁的他进入中央书记处,主管人事与工业,完成了从技术官僚到政治核心人物的转型。
卫国战争中的工业动员(1941-1945)
作为国防委员会成员,马林科夫负责战时军工生产。
他推行“超计划生产”制度,将乌拉尔和西伯利亚的工厂产能提升300%,保障了T-34坦克和伊尔-2攻击机的供应。
1943年因飞机发动机质量问题被斯大林短暂贬黜,暴露出其重数量轻技术的管理缺陷。
斯大林晚年的权力博弈(1946-1953)
战后马林科夫一度被视为接班人,1946年兼任部长会议副主席。
他主导的轻工业振兴计划短暂提高了消费品产量,但1952年斯大林突然发动“医生阴谋案”,其亲信贝利亚借机打压马林科夫派系。
在斯大林去世前的权力重组中,他被迫签署对列宁格勒案受害者的处决文件,这一污点成为其政治生涯的吊诡注脚。
短暂的执政与“新方针”(1953)
1953年3月斯大林逝世后,马林科夫出任部长会议主席,提出“新方针”:削减军费30%,增加农业投资,并罕见地承认“人民生活困苦”。
此举触动了军工集团利益,且其未能解决集体农庄效率低下的结构性问题——当年粮食产量仅8250万吨,仍低于1940年水平。
赫鲁晓夫时代的溃败(1955-1957)
随着赫鲁晓夫掌握农业主导权,马林科夫在1955年被迫辞职。
1957年他联合莫洛托夫、卡冈诺维奇发动“反党集团”政变失败,被贬至哈萨克斯坦管理水电站。
#夏季图文激励计划#他缺乏军队支持,也未能构建独立意识形态体系,最终沦为派系斗争的牺牲品。
过渡者的历史
马林科夫的一生浓缩了苏联官僚体系的典型命运——既是斯大林体制的产物,又试图在铁幕缝隙中寻求变革。
他的经济调整虽具前瞻性,却受制于冷战格局与党内斗争;其技术官僚的理性思维,在意识形态至上的环境中显得格格不入。
西方学者认为他是“被扼杀的改革者”,而俄罗斯史学家则批评其“从未真正挑战体制之恶”。
他比同时代领袖更早意识到民生问题,却始终未能挣脱权力游戏的桎梏,最终成为苏联僵化体制的一个过渡性注脚。
富腾优配-配资网上炒股平台-郑州股票配资公司-股票配资收益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